Search

「在深處越久,越感覺自己進入了宇宙」……
「大量的黑暗與噪音壓過來時/我是安心的。」
  • Share this:

「在深處越久,越感覺自己進入了宇宙」……
「大量的黑暗與噪音壓過來時/我是安心的。」
  
按照詩人後記,如果我們把詩集《工作記事》當成一首分節的長詩來讀,那麼底下這一節是終章;把它們當成43首作品,那麼這一首是壓軸之作。向大家分享。
  

  
陳昌遠《工作記事.43》
  
在機械的腔內,無光裡
我觸摸自己的內臟
沿著部件我徒手爬行,掏挖
將油墨與積塵,自腸胃抹去
那時一切都清楚了
儘管這裡永遠黑暗,而時間
是以運轉次數計算
  
鏽掉的螺栓若要鬆懈
必須以我自身
為槓桿
有時雙腳,比雙手更能
撐住一支板手
有時雙手,比雙腳更能
探入一個深處
  
有時我極喜愛這一刻
帶著一桶溶劑
一副口罩,耳塞,一雙手套
我便能在此獨處六個小時
時間在勞動時是停擺的
當機器運作
我自己也是停擺的
  
穿過洩漏油水的管線
我在深處掘出一支板手
它的型制,來自十五年前
幾塊鋁的碎片,橡皮的碎塊
是近期的故障所生
油與垢,積塵,是產線上最小的單位
它們在凹處形成一塊沼澤
把一根螺桿困著
讓某個按鍵,再也沒有作用的價值
  
在深處越久,越感覺自己進入了宇宙
外頭的安全開關,是鎖定的
離合的連結,是脫離的
另一處連結此處的總電源
是切斷的
因此我是安心的
  
大量的黑暗與噪音壓過來時
我是安心的。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陳昌遠 創作
#子尋 選篇、繕打,粉專 尋聲
#蔡牧希 手寫、襯圖,Instagram:mushimushitsai
 
※陳昌遠詩集《#工作記事》(逗點文創結社,2020年6月1日)
  
※陳昌遠(1983-,引自書介)
  
高雄人,曾獲 #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楊牧詩獎。做過十年的報紙印刷技術員。到臺北工作後,發現精神勞動比身體勞動的危害更大,有時會夢到自己還在工廠。以ID:sea35在ptt_poem板長大。
  
※《工作記事.後記》
  
在報紙印刷廠的前五年我很少說話,因為噪音與有機溶劑氣味,上班必須戴著口罩,耳塞,跟同事溝通靠手勢,不需要講太多話。印刷機穩定時,我會假裝檢查印刷品質,實際上讀文章,偷偷寫句子,等下班回家,就把句子安裝成一首詩。
  
到了臺北,我學著大量說話,同時也學著聽別人說話。從身體勞動變成精神勞動,我常處在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困境,於是寫詩逃避一切。
  
詩集的開頭是勞工姿態,之後是窩居的心理狀態。交通的、工作的人流,群聚的、單獨的情緒,其中無特別指涉行業、身分,僅以情緒作為詩集推進的氣體。如果整本詩集是一臺壓縮機,我想推進的是對人心的質問。中段是鬆緩的,我揣摩臺北人工作與休假情緒,也體驗,因此寶藏巖、淡水河岸、陽明山、六張犁的景色都融了進去。
  
光景與意念是移動的,工作的本質是不斷運轉的機器,即便那人可能長久在電腦前,或產線上。裡頭你我他的視角不固定,此中說話或聆聽,是向下的,但目光向上,對象是聚居臺北邊緣或外圍租賃,每日為工作移動過橋入市的人。
  
我想像城市是活的,想像所有人都成為組造一切的管線與電路,齒輪與螺絲。
這裡頭描述許多零碎物件,意圖貼合我所見的光景,或者雲端的人心狀態。
  
詩集的每一節都是零件,我組裝成一首長詩,拆解下來可當一首詩看待,也是人事時地物的記錄。這些句子架構了屬於我的廠區。有時,我覺得人像機器,而機器像活物。這邊機器的意思,不是車子,怪手,壓縮機,電腦之類的,而是充滿目的並以確切的規則所架構出來的環境。
  
※感謝子尋選篇,及牧希手寫支援。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樣態推廣文學創作的美好。 洽談合作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